腾讯分分数据接口

张雪峰推荐的“好考”大学分数暴涨! 网友: 被套路了
腾讯分分数据接口
栏目分类
张雪峰推荐的“好考”大学分数暴涨! 网友: 被套路了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8:37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最近刷到好多家长在网上吐槽,说自己按照张雪峰老师的建议给孩子报了那些“好考”的大学,结果今年分数线直接飞上天了!有家长气愤地说:“我家孩子本来稳稳能上的学校,现在差了二十多分!”还有网友调侃:“张老师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,先让大家觉得好考,然后分数线蹭蹭往上涨。”其实我觉得大家冷静想想,这事儿真的能全怪张雪峰吗?我想和大家聊聊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,我们又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个现象。1 网红效应下的“羊群心理”张雪峰老师火了之后,他推荐的学校和专业确实受到了空前关注。我身边很多家长都跟我说:“张老师说这个学校好考,我们就报这个!”可是大家想过没有,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,会发生什么?供需关系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,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,价格必然上涨。高考志愿填报也是一样的道理。当大量考生涌向同一批“好考”的学校时,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自然会水涨船高。我记得有个学生家长跟我说:“我们就是觉得张雪峰说得有道理,这些学校确实不错,而且相对好考一些。”我问她:“那你们有没有想过,全国有多少家长和你们想法一样?”她愣了一下,然后苦笑着说:“我们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。”2 分数暴涨背后的多重因素张雪峰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。他在各大平台的粉丝数以千万计,一条视频的播放量动辄几百万。当他推荐某所大学时,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学生和家长关注到这所学校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决策趋同性。以前大家获取高考信息主要靠学校老师、亲朋好友,信息相对分散。现在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方式,同一个观点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影响到全国各地的考生家庭。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那些原本就有一定实力但知名度不高的学校,成了这次“涨分潮”的重灾区。比如一些地方性的理工类院校、师范类院校,原本录取分数线相对温和,但在被大量推荐后,分数线直接飙升。3 理性看待“好考”的真实含义什么叫“好考”?我觉得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。真正的“好考”应该是相对于学校实力而言的性价比高,而不是绝对的分数低。张雪峰推荐这些学校时,更多强调的是它们的专业实力、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,而不是单纯因为分数线低才推荐。我经常跟学生们说:“你们要看到推荐背后的逻辑,而不是只盯着'好考'这两个字。”比如某所地方性工科院校,它在特定领域有很强的实力,毕业生就业率也不错,相对于它的实际价值,录取分数确实偏低。这才是真正的“性价比高”。可是大家现在只记住了“好考”,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。这就好比你去买房子,房产中介说某个小区“性价比高”,结果大家都去买,房价自然就涨了。4 如何避免“跟风”陷阱做好信息的多元化收集是关键。不要只听一个人的建议,哪怕这个人再权威。我建议家长们可以:咨询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,他们对本地区的录取情况更熟悉;查看近三年的录取数据,了解分数线变化趋势;实地了解目标院校,包括师资力量、就业情况等。我还要提醒大家一点: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,别人家的“好考”未必适合你家孩子。要结合孩子的兴趣、特长、职业规划来综合考虑。5 这次“涨分潮”给我们的启示第一,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。网红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,但不能完全依赖。要学会分析推荐背后的逻辑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判断。第二,要理解市场规律。高考志愿填报其实也遵循市场规律,热门的必然涨价,冷门的可能被低估。关键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。第三,要保持信息敏感度。当大家都在谈论某个“好考”学校时,你就要警觉了——这可能意味着竞争会加剧。6 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我想对正在准备高考的学生和家长说:不要因为这次的“涨分潮”就对某位老师产生怨恨情绪,也不要完全否定他的专业判断。关键是要学会理性分析。张雪峰推荐的很多学校确实有其价值,问题在于大家都一窝蜂地去报,导致了非理性的分数上涨。未来在选择学校时,要有前瞻性思维。哪些学校正在被大量推荐?哪些学校可能会成为下一个“热门”?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。最重要的是,要相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不管外界怎么推荐,最终还是要回到孩子的兴趣、能力和发展规划上来。我觉得这次的“涨分潮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,它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下志愿填报的新特点,也提醒我们要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做出人生重要决策。你们觉得呢?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想分享?